编者按:
在人类照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所百年老校都一定点过煤油灯,但在八十年代还点煤油灯的大学一定寥若晨星。但,吉首大学就是。
那时学校行政科的一项职责之一就是购买和发放煤油给师生,学生用废墨水瓶做灯,只有外出实习的学生方可领到一盏马灯。
下文是张文炳老师的回忆讲述,也是中国西部故事中的大学故事…

吉大石碾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经常停电,学校行政科发煤油,停电时学生点煤油灯。食堂开不了伙的时候,学校安排一辆嘎式69车上街买包子馒头卖给学生,也有学生敲着饭盆上街买吃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买了台6160A船用84千瓦柴油机,用来发电解决照明和食堂用电。柴油机买来了,但在学校和吉首找不到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安装,当时的书记杨国湘打电话给农林系(办在花垣)余文奎找到我,后来又派车队田景生来接我。

张文炳老师参加劳模座谈会
到学校后,安排我住在招待室,要电工田家芳当助手,还带浦吉顺、张朝胜(行政科副科长)。我们在旧体操房安装三吨多重的发电机,重新做电机基础,地方狭窄不能用起重机,我们就用了两个千斤顶。为不影响教学,还要解决一个噪音问题,我画了个图纸,就到栲胶厂找到材料,自己设计加工了一个消声器。搞了一个月,柴油发电机组安装成功,还修好了一台柴油机。

张文炳老师指导户外协会活动
完成这件任务后,田家芳说:“你教了我技术,我多了个饭碗,”请我到他家吃了餐饭。我回花垣带了一批毕业生实习,没有跨年就调到化学系来了。
1982年上半年,学校接上了供电专线。
1986年,根据教学需求,我草拟了生化实验大楼草图和实验室设计图纸提供给州勘察设计院,这又是后面的事了。

吉首大学大田湾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