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明确工会法律地位和工作职责的重要法律。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完成对工会法的修改,修改后的工会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下是对该法的最新解读:
一、工会的定义与职责
1.工会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条,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会的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六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推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维护职工劳动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工会的组织与管理
1.工会的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
2.工会的任期与选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十六条,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各级地方总工会委员会和产业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三、工会的权利与义务
1.工会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十一条,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签订劳动合同,并代表职工进行平等协商,依法签订集体合同。
2.工会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七条,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八条,工会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产业工人队伍整体素质,发挥产业工人骨干作用,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四、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1.工会经费的来源与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包括会员缴纳的会费、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等。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
2.工会财产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五、工会的法律责任
1.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相关规定,对于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行为,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消除违法行为后果。对拒不改正的,劳动行政部门可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如果当事人以暴力、威胁手段阻挠职工参加和组织工会,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是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用的重要法律。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应当认真学习贯彻工会法,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